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
8月19日至23日,经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由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办,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承办的“2018年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在吉林省同馨宾馆(长春市)隆重举行。参加本次研修班学习的学员来自全国55所高校,总计95人。本次研修班邀请了29位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专家,围绕“出版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学术前沿与热点追踪”“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等主题,举行了26场学术讲座、7场经验交流和1场圆桌会议,在行业热点追踪、学科建设发展以及人才培养创新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8月20日上午,开班仪式在吉林省同馨宾馆会议中心隆重举行。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宏葵,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校长杨晓东,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副局长董柏超,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振省,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卿,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教育培训一处处长张兆刚,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副校长张鹏,吉林省新闻出版广电局人事处处长常宏出席了开班仪式。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关义出席并主持了开班仪式。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校长杨晓东在致辞中表示,希望通过这次高层次、高水平的培训活动,与各位专家、各高校建立起长期广泛的沟通与合作,为出版学科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的理论与实践发展注入新的元素,共同推动出版文化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原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人事司副司长李宏葵,在开班仪式上做了重要讲话。
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后,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共同签署了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在出版学科建设及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度的合作和交流。
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和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签署研究生培养协议
开班仪式后,嘉宾做了两场主题报告。首先,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作了“中国出版业现状、趋势与发展目标”的主题报告,他围绕图书、期刊、报纸、音像电子、图书发行、出版物进出口总量规模、版权贸易总量规模、数字出版、出版产业、就业人数、阅读情况等12个方面,用大量详实的数据介绍了出版业现状,指出出版业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如何平衡的问题,同时出版业还存在数量与质量、传统与新兴、市场与秩序、引进来与走出去等问题。他认为“十三五”时期出版业发展的主要趋势是:产业增长由高速转向中高速、产业结构调整加速,传统产品增长在降速,新兴出版在高速,出版集团增速高于图书出版平均增速。
全国新闻出版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
然后,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邴正作了“信息时代的文化发展趋势”的主题报告。他旁征博引、融古通今,分析了文化传播方式的发展历程,指出了新媒体给信息化社会的媒体带来的深刻变革,并结合当代中国文化结构,进一步阐述了当代文化发展的矛盾在于一元文化与多元文化的矛盾,在于全球主义与民族主义的冲突,在于理想主义与功利主义的矛盾。他提出,我们要高度重视文化创新,以我们的民族精神为主导,以改革开放的创新精神为前导,不断更新繁荣我们的中华文化。
两位专家的讲座引人深思,在与会者中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
吉林大学常务副校长、哲学社会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邴正
2018年8月20日下午,专家、学者重点围绕“出版产业融合与创新发展”主题举行了5场学术讲座。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教授主持会议。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振省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编辑职业素养”的学术报告,重点谈了三点想法:一是把控文化自信和编辑出版工作的关系。他从编辑出版工作的角度,思考习近平同志关于新时代文化自信的重要思想,要梳理好三种关系:文化自信与出版工作的关系;出版工作和编辑工作的关系;编辑和作者之间的关系。二是从目前原创出版工作的现状看编辑理论修养的情形和亏缺。他从编辑出版工作现状出发,提出编辑理论素养的关键是要培养与专业作者对话的能力,增强理论底蕴,多点问题意识。三是在编辑理论素养和其他素养的培养过程中,编辑出版院校在处理理论与实践功课比重的问题时,要把理论放在足够重要的位置上,师资队伍和编辑队伍要有很深的理论素养;要注重积累文史哲艺科方面的理论学术知识;要采用阅读加辅导的办法,结合学生未来就业方向和岗位,提前进行理论积累或知识储备。
郝会长还就编辑理论素养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他提出今年中国编辑学会的宗旨是“新时代,新编辑,新努力”,新时代新编辑应该把国际和国内眼光结合起来,加强理论素养和创新意识。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编辑学会会长、
中国传媒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上海理工大学、博士生导师郝振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作了题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术报告。他认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中国实践,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升到一个崭新的高度,具有六个鲜明的特征:一是人民性——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二是实践性——回应和解答时代重大课题;三是时代性——进入新时代重大政治论断;四是科学性——分析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五是全球性——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六是创新性——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
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参事、教授、广西壮族自治区新闻出版局原党组副书记、副局长黄健
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教授作了题为“人工智能与出版产业融合”的学术报告,从两个方面讲述了人工智能与出版产业融合。一是从国家战略上把人工智能大数据放在较高的产业转型升级层次去讲,分析人工智能的发展历程及内涵,图解人工智能的发展、现状以及新动态,提出要关注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中的应用;二是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的应用。他分析了人工智能在出版行业应用的现状:在出版行业人工智能还缺少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核心技术与发达国家还存在较大差距;人工智能科技创新的人才储备相对薄弱;人工智能科技和产业创新受制于我国传统的机制体制和民众的传统观念。他提出,我们这类高校在内容生产上可能做创新比较难,但在知识的呈现方式和内容的融合上、挖掘一些新手段和新的出版形式上还有很多工作可以做。
北京印刷学院校长罗学科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吉林日报社副总编辑侯增文作了题为“融合发展中的新闻出版人才结构”的学术报告。他从实际工作出发,用详实的数据指出,人才问题已经成为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一个制约瓶颈,新闻出版业亟需高素质的全媒体背景下的复合型人才和技术型人才。为此,应对新闻出版人才的管理进行战略调整和顶层设计,新闻传播教育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对策性的、战略性的、高瞻远瞩的研究刻不容缓。他谈了《吉林日报》与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联合办学的体会:在长期合作的基础上,“校媒”双方积极把握联合办学的契合点,共享联合办学资源,努力实现学生与工作岗位的紧密对接,共同打造品牌成果。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吉林日报社副总编辑侯增文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卿作了题为“学术出版体制机制创新研究”的学术报告。首先,他从学术论文产出快速增长、学术出版业发展滞后、学术论文发表难分析了学术出版的背景和意义;其次,他从学术资源配置、学术出版市场主体、学术出版流程管理三个角度分析了学术出版管理体制的现状;第三,他从产品与服务结构问题、稿件评审机制、技术接纳机制、员工激励机制阐述了对学术出版的运营机制的思考。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方卿
2018年8月21日,研修班以“出版学术前沿与热点追踪”为主题,组织国内出版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为学员送上了9场学术盛宴。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关义主持了上午的学术讲座,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光主持了下午的学术讲座。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副理事长、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聂震宁作了题为“‘一带一路’构想下的中国出版‘走出去’的新阶段”学术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解析了中国出版“走出去”的三个阶段:一是版权“走出去”提速阶段;二是出版资本“走出去”,出版的国家化、本土化阶段;三是走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的新阶段。他重点阐释了新阶段的五个特点:走向“一带一路”国家的总量大幅提升;我国出版业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创办企业的规模大幅扩大;我国出版业参加“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国际出版所产生的影响越来越大;我国政府为出版业“走出去”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作发展设立专项资金;“一带一路”丝路书香工程的项目叫做“外国人写作中国”计划。他指出,“一带一路”出版“走出去”仍要加强六个方面:一是进一步构建顶层设计;二是加强相关翻译专业人才培养;三是及时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出版教育;四是出版专业人才走出去;五是要遵循出版写作的规律;六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版“走出去”,高校要加强出版专业人才的培养。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韬奋基金会理事长、中国出版协会 副理事长、
北京印刷学院特聘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院长聂震宁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公共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华作了题为“纸质书的生命周期——兼论与编辑出版上下游学科的交融”学术报告。他从图书馆和公共文化服务的角度分析了纸质书的生命周期市场问题。他认为,高校图书馆停留在渠道维护阶段,全民阅读的重要性仍需提升。他指出,纸质书存在和发展的最大机会就是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他从九个方面详述了延伸方面存在的问题:一是制定本市的公共图书馆条例;二是新图书馆建设;三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建设;四是公共图书馆评估;五是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六是精神文明城市建设;七是中小学图书馆规范建设;八是根据《“十三五”贫困地区公共文化建设纲要》,一些地区要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九是要利用好中国特色政策。他谈到,今后我们要做到数字资源与纸制资源并重、电子书与纸制书并重、加大纸制书的流通以及做好电子书新书的种类。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公共文化创新研究中心主任徐建华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版权研究所所长宣宏量作了题为“版权资产管理与区块链出版”学术报告。他从三方面阐述对于版权资产管理与区块链出版的思考:一是版权资产的概念;二是资产管理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确权;三是认识资产的世界。他说:我们同时拥有三个世界,现实世界、网络世界和数字世界(即区块链世界),版权资产存在于这三个世界。根据区块链技术的四个特点:利用块链式的数据结构来验证与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来生成个更新数据;用密码学的方式保护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性;用智能合约技术来进行编程和操作,他认为,区块链的图书出版模式会成为出版业的救命稻草,可以重新激发出版行业的生态。
清华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版权研究所所长宣宏量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光作了题为“全球视野下的数字人文研究”学术报告。他从八个方面详述了数字人文在大数据环境中会给人文社科带来的影响:一是数字人文兴起的时代背景;二是数字人文研究的旨趣;三是数字人文的目标和意义;四是数字人文研究的内容;五是数字人文的机构;六是数字人文的方法与工具;七是武汉大学数字人文研究中心关于智慧数据的研究;八是数字人文与编辑出版的关系。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晓光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作了题为“如何构建编辑人才成长机制”学术报告。他从用人单位对人才的需求角度分析了人才队伍建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才队伍是出版社最重要的核心能力,也是出版社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他谈到三点人才培训的体会:一是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在出版业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逐步改善从业人员的结构;二是建立人才成长机制,要建立高效有用的培训机制;三是建立激励机制,评选先进,给予鼓励。他建议学生学习第二学历,有意识地培养各项技能,在竞争中脱颖而出,成为领军人才和优秀人才。
湖北省编辑学会会长周百义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院武汉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刘锦宏作了题为“VR出版:出版业融合发展的方向”学术报告。他从三个方面阐述了虚拟现实与教育信息化:一是以VR技术流程、VR硬件产品、国内VR行业产业链图谱为抓手详述VR概念;二是VR技术的发展原因,包括国家政策的支持、技术进步的强力推动、读者需求的强力推动以及产业发展推动。三是做好VR产业的方法,要研究目标市场和内容产业细分,要分析典型个案。他指出,出版领域和VR技术的结合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和可能性。
武汉理工大学新闻传播系主任、中国新闻传播研究院武汉新媒体研究中心主任刘锦宏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徐丽芳作了题为“国际数字出版现状与趋势”学术报告。她指出,要从大势分析和4个战略群组的发展态势研究数字出版的发展趋势。她谈到,大势分析要着重研究析两个方面:一是消长之势;二是融合与分层之势。她认为,假设不同,教学的方法和算法也不同。无论是局部的创新点还是个人的创新点,大众出版都将有非常多的个人化的创新出现。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武汉大学出版科学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武汉大学数字出版研究所所长、全国新闻出版行业领军人才徐丽芳
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任瑞娟教授作了题为“大数据背景下的语义出版”学术报告。她从语义出版的定义、语义出版涉及到的技术、语义出版的个案以及发展的未来趋势四个方面详述了语义出版的研究。她谈到,从科学交流的角度看,语义出版可以实现自动地、无缝地、快速地整合信息,支持跨学科领域的信息获取,是真正有数据支撑的科学生产;从大众传播的角度来看,语义出版能够满足个性化的阅读需求,并向读者推荐感兴趣的信息,对于传播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她认为,善于发现数据的语义关系,培养较强的讲好故事能力,是新闻和出版行业最核心的竞争力。
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任瑞娟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意宏作了题为“图书馆数字阅读服务对数字出版创新的推进”学术报告。他以详实的数据,从三个方面介绍了图书馆的数字阅读服务:一是在政策支持的背景下,图书馆加大了数字资源建设投入,从总体情况上看,图书馆数字资源的数量迅速上升,品类渐全,比重逐渐超过纸制资源;二是服务推广平台,服务系统与平台与时俱进,利用各种信息技术形成了服务平台矩阵,包括网络数字图书馆等平台;三是服务与推广策略,以用户为中心,利用各种前沿的技术拓展多元服务方式。比如资源整合,建立跨平台、跨数据库、跨内容的新型检索平台以及多种通过移动和社会化平台提供的服务模式。他谈到,图书馆对上游出版存在4种需求:一是供给要足;二是出版界的标准化;三是服务创新,在数字环境下,出版机构应该利用选择、学习、思考、交流等全部环节延伸服务;四是销售需求。
南京农业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茆意宏
2018年8月22日上午,研修班围绕“新时代出版学科建设与人才培养创新”主题组织了4场学术讲座。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会长、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教授主持了上午会议。
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关义作了题为“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改革的思考”学术报告。他从问题提出的背景、高校人才培养中的问题以及高质量发展新时代高校出版人才培养的变革三方面详述了自己的思考和看法。他谈到,高校的建设要紧紧围绕经济建设的主战场,高校担负培养高层次人才和承担国家转型升级的重任。他指出,高校人才培养存在三方面问题:一是人才培养定位过于宽泛,高大空,专业能力素养和培养不够;二是一些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羊群效应”现象;三是人才供给与需求平衡关系失衡。他认为,改革课程结构需要考虑基础模块、主干模块、能力模块以及修养模块四方面;优化专业设置应当以社会需求为风向标,动态调整。
王校长还就教学改革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与学员进行了互动交流,他强调行业需求的重要性,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培养体系,满足多岗位、多技能的需求,师资队伍也要更多地面向企业。
全国高等学校出版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委员、北京印刷学院副校长兼研究生院院长、教授、中国传媒大学博士生导师王关义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会会长蔡翔作了题为“科学是什么,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基于阅读的体验和认识”学术报告。他详述了关于阅读的经验和认识,畅谈了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作品风格、古希腊文明和哲学、西方哲学以及科学的本质和特点。他谈到科学的三个特点:一是科学是关于经验的诠释;二是科学尽可能接近真实,而永远不可能到达真理的彼岸;三是科学是逻辑思辨的过程,需要论证、理由和证据,科学更多不是结果,而是过程。他认为,科学思维对于现实生活很有意义,它能够帮助人们打开心灵的窗户,使眼界更加宽阔,在遇到困难时不会忧郁,也让人们认识到假、丑、恶的价值,变得更加宽容。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传媒大学编辑出版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新闻史学会编辑出版研究会会长蔡翔
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志强作了题为“出版科研历程分享”学术报告。他谈到,真正的科研是能够与他人分享自己的发现,一个学科的成长与科研密不可分。他从七个方面图解了国外期刊的评审标准:一是选题;二是所做研究与刊物宗旨的吻合度;三是描述主题的清晰度;四是与研究相关文献的阅读量;五是研究设计和数据;六是数据分析和使用;七是写作过程中理论的运用和论述结论的清晰度。他谈到选题的三个原则:一是创造性原则;二是科学性原则;三是可行性原则。他认为,做科研要知己知彼,在选题调研时要注意多种工具的综合利用:一是书本式工具和期刊式工具的综合使用;二是专业性工具和综合性工具的综合使用;三是印刷型工具和网络型工具的综合使用;四是中文工具和外文工具的综合使用。
全国出版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出版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博士生导师、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张志强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白立华作了题为“出版融合发展与编辑创新人才培养”学术报告。他从产业和技术的角度,谈到了书+互联网的四个模块:书+在线教育、书+读者圈、书+互动问答以及书+名师直播。他认为,新闻出版业的“奶牛”是编辑,编辑是创造价值的源泉,好的编辑会牵动好的作者和读者,完成内容转换和价值提升,产生好的东西。他介绍了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一流学科建设、产业化基地和科研基地五个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指出不论是人才培养,还是做产业,都是由体系化的市场推动,资源的聚集和信息化的构思是推动的关键。
武汉理工大学数字传播工程研究中心、总局出版融合发展重点实验室主任白立华
8月22日下午,研修班围绕出版学科研究的思路、方法及课题申报开展了6场主题研讨。南京晓庄学院新闻传播学院院长、教授于松明、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主任、教授施勇勤和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莹分别主持了下午会议。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领军人才谢炜作了题为“大数据时代学术出版与知识服务”学术报告。他以出版业界专家角度,谈到了新时代学术出版的五个定位:一是要做专业内容的资源整合者;二是要做专业内容的规范者;三是要做专业内容的评价者;四是要做学术成果推广者;五是要做专业研究和知识服务者。他还介绍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对学者提供的系统化服务,如特色的学术数字化服务等。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社长、北京市新闻出版广电行业领军人才谢炜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铁男作了题为“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编辑转型”学术报告。他从数字编辑岗位出发,阐述了四个内容:一是编辑转型;二是与学校合作,使编辑转型成为互联网产品经理;三是针对不同类别学校制定专门的分类课程;四是应用型大学出版学科建设。他还与学员分享了由他主编的《数字编辑运营实训教程》《数字编辑技术实训教程》两本教材。
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北京斯麦尔数字出版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郑铁男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丛挺作了题为“移动场景下学术期刊用户行为分析和趋势展望”学术报告。他结合自身的研究,从用户的角度分析学术期刊的发展。他分析了学术期刊移动化的发展背景,从问题出发,解析新场景下学术期刊用户的行为。他认为,要客观认识学术期刊移动化的价值。未来学术交流的知识链,出版机构可能只是覆盖其中一个部分,将会和图书馆、情报、用户的社群、科研以及相关产业部门发生深刻联系,在这样的新场景下,我们应该重新思考学术期刊,对出版发展会有更大的意义。
上海理工大学出版印刷与艺术设计学院副教授丛挺
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任瑞娟作了题为“选题论文与量化研究写作”学术报告。她从微观角度介绍了在论文选题时的具体操作。她认为,论文的选题要关注国家政策、学科热点、同行学者获得的论文选题以及社会网络科学网。她认为,要擅长用可视化或者数字做分析图,使得研究成果既有数据基础,也能吸引读者兴趣。她指出,无论是论文还是项目申报,都要有创新点,且要恰当描述创新点。
河北省优秀专家、河北大学图书馆副馆长、教授任瑞娟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莹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体会”学术报告。她从编辑出版学科建设的角度阐述了自己的思考。她认为,从学科基本的逻辑起点知识角度看,编辑出版学存在一定的问题:高深学问的生产能力弱,学科人才储备严重不足,学术话语缺乏影响力,学术体系的层级不清,受到专业学科资源影响,严重影响了人才培养的规模和数量,因此无法保障人才培养的质量。她结合自己申报的国家社科课题,谈到了出版学科体系的建构可以秉持三三原则,即三个方面和三个维度,三个方面是:知识体系、学科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三个维度是:话语生产当中的知识生产、价值生产和规则生产。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副教授陈莹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主任、教授施勇勤作了题为“国家社科基金申报体会”学术报告。她谈到,国家社科基金是衡量一个学者的研究实力和研究水准的标志,在申报过程中,要注意选题的重要性,可以借鉴三个维度进行思考:一是与政策挂钩,即选取政策导向性的课题;二是要有创新性;三是要有个人学术积累。她指出,活页的重要性不可忽略,要从专家和评委的角度撰写,应当写清五个内容:一是课题研究的问题;二是采用的研究工具、研究方法和研究理论;三是开展研究的思路;四是研究起点和前期成果;五是参考文献。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上海理工大学出版与数字传播系主任、教授施勇勤
当天下午,来自南开大学的梁小建副教授、天津财经大学珠江学院缪宁副教授、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数字出版中心柯积荣主任、浙江传媒学院赵磊老师、绥化学院王海峰教授、云南民族大学民族文化学院高瑞佳老师、法国拓鱼中国代表姚亚非等老师相继分享了他们在出版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经验和收获,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探讨。
8月23日上午,研修班圆桌会议由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陈少志主持,相关高校近30名学员参加了会议。在研讨过程中,各高校教师针对编辑出版人才培养相关课程设置、教学方法、专业特色凝练、实践教学环节设置、校企合作机制等方面的做法及体会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研讨。陈少志院长做总结发言,她希望各高校出版专业今后要多沟通、多交流,取长补短,共同为编辑出版专业的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做出新贡献。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委员、吉林省编辑出版学会会长、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传媒学院院长、教授陈少志
参加专业交流研讨的学员合影
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执行院长、教授陈丹
在研修班结业典礼上,全国高校出版专业教指委秘书长、北京印刷学院新闻出版学院院长陈丹教授做总结发言。她充分肯定了这次研修班取得的成绩,她表示,教指委将进一步为老师们搭建交流学习的平台,并对付出辛勤劳动的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的老师们和学员们的努力表示感谢!
参加本次研修班学习的学员,将获得由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颁发的《继续教育证书》。
2018年全国高校出版专业中青年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全体合影